11月9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深入推进思政课内涵建设——京沪双城大中小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育人交流研讨会”在上海市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举行。本次活动由京沪教育专业机构倡议发起和联合主办,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是继2024年京沪双城德育名师对话交流活动之后,两地教育同仁在思政育人领域的又一次深度协同。
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京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交流研讨会”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题,充分体现了会议的高站位与深远意义。她特别介绍了东华大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以及学校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探索与经验,并期待与北京同仁持续合作推动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形成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交流与研究格局。最后,她表示此次会议在东华召开,具有凝聚共识、搭建平台、共同推动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对深化思政课内涵建设充满期待。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教育与健康工委会理事长唐景莉强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擘画了方向。京沪作为教育高地,应深度贡献德育创新经验,通过常态化合作推动一体化建设更好落地。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研究共同体主任、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王锋指出,五年来共同体推动教材贯通、师资协同与教学创新取得显著进展,但学段衔接、资源共享等问题仍需破解。他认为今后需围绕构建联动机制、深化资源共享、强化项目驱动三项内容继续推进相关工作。
主旨发言环节,来自京沪的六位专家围绕区域建设、课程改革、课堂创新等主题分享经验。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研院院长崔楚民认为要构建“全域思政”理念,通过机制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数字化监测与资源统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全主体、全要素、全过程落地。原江苏泰州中学校长蒋建华提出思政教育应追求“理性思政、共情思政、品德思政”三重境界。他强调思政课堂要增强情绪价值,避免形式主义,让学生在共情与体验中深化认同。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郭娟分享了复旦附中聚焦课堂主阵地、教师队伍建设、社会实践拓展与红色基因传承“四个聚焦”,并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开展跨学段研学、构建学生党员培养机制,有效提升思政课吸引力。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叶海涛从学理角度提出以“共同体理念”打造思政育人结构,强调大中小学之间应形成有效联结,而非机械拼接;建议以教师共同体建设作为突破口,探索发展硕博士提升机制。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董静指出一体化育人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她从“一体化的时代意义—协同创新路径—以生为本原则”三个维度展开,提出跨区域平台建设、多元评价改革及数字化支撑的思路。
专题发言环节,来自京沪中小学的七位校长和书记分享基层实践。北京师大二附中党委书记申敬红以“师说”为主题,介绍通过“高远计划”、育人故事讲述等机制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学习型学校文化,形成教师共同成长的引领效应。北京工业大学附中劲松分校校长侯保成以“根”为喻阐述基础教育在一体化中的定位,提出“责任教育54321体系”,通过循序渐进的责任培养,让学生从对自身负责走向对国家负责。松江二中校长艾卫锋介绍学校以本土化资源与本校红色基因为抓手,展示如何将“侯绍裘精神”融入课程体系;强调思政师资“高配”与跨学科融入,介绍学校在模拟法庭、宪法竞赛等实践育人的成果。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校长王萌从“如何上好思政课”切入,结合三年“同课异构”活动,探讨思政课如何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松江一中党委书记郭宁伟围绕学校德育品牌建设与课程创新进行了介绍。北京市海淀区培英未来实验小学书记祝莉娟从小学视角介绍课程衔接、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等内容。松江区九里亭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王本运介绍了区域协作、校馆融合与校本课程的创新做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周华珍与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周增为对各项发言进行了综合点评。周华珍认为京沪双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会议站位高、格局大、布局科学清晰,并强调应继续发挥京沪优势、深化平台共建与资源共享,以更高站位推动一体化育人机制走深走实。
周增为认为本次交流是一场思想盛宴,主题设计极具智慧,“一体化育人”精准揭示了“全域、全程、全员”的核心内涵,呼应当前思政课改革的时代逻辑。各校在课程改革、实践场域、队伍建设、校家社协同等方面的探索,为一体化提供了丰富案例,显示出基层实践的创造性。她提出未来推进一体化育人的三个重点方向:一是加强对认知系统的研究,将思政育人与神经系统、身体发展及环境建构相结合,真正促进心智成熟;二是深化成长系统研究,通过引导学生形成稳固信念与责任意识,而非过早强调职业导向,以推动人生道路的自主选择;三是重视教师研究,强调教师发展依赖于平台支持、持续学习与学养提升,应构建更多共享平台促进教师成长。她最后表示愿继续参与相关研究与交流,并欢迎各方到上海开展合作指导。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教科院德育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宗爱东主持,北京教科院德育中心主任谢春风做会议总结。谢春风在总结中指出,京沪两地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各具特色、互相补充,既是教学改革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未来打造常态化合作机制的新起点。他强调,要在顶层设计指导下进一步推动一体化课程建设、教师发展与评价体系创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本次研讨会紧扣时代主题,聚焦实践难点,通过京沪两地多层级、跨学段的深度交流,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本。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将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持续推动共同体建设,为新时代立德树人事业贡献更强力量。

撰写:张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