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延安路校区召开“十五五”规划建设专家推进会。来自上海市教委、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南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以及《文汇报》《解放日报》《上海宣传通讯》《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报刊期刊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学院未来发展大计。学院班子成员、学科方向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师生代表等二十余人参加会议。校党委书记刘承功,校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出席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林惠英主持。
会上,校党委书记刘承功致辞。校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全面总结了学院“十四五”期间建设进展情况,结合“十五五”发展规划分析了学院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学院未来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朱敏在发言中表示,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课程建设和“大思政课”实践中成绩突出。她建议学院进一步加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精品课程和特色项目,更好服务上海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曹静充分肯定东华大学在课程建设、校地合作和“大思政课”实践中的成绩,建议在数字化、AI赋能和学科交叉方面进一步发力。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正桥书记建议,进一步凝练标志性成果,打造学科品牌和特色优势。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凤梅书记、侯勇院长结合本校经验,提出要强化思政课教学实效,注重高层次人才引进与队伍结构优化。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叶海涛、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丁晓钦则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强调科学设定发展目标,突出重点领域,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芳院长分享了“双师课堂”和案例教学探索,强调专业特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性。《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常务副主编曹泳鑫认为,智能化、数字化是学科发展的新机遇,学院要在教学科研中积极布局,抓住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推动学院进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行列。《文汇报》理论部主任杨逸淇指出,学院要注重原创性学术成果产出,为国家战略提供思想支撑,同时进一步凝练和推广标志性研究方向。《解放日报》理论工作室主编王珍、《上海宣传通讯》编辑部主任吕东卉强调,学院应充分发挥媒体平台作用,把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转化为有影响力的理论声音。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秘书叶柏荣指出,东华大学应继续深化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的结合,强化决策咨询功能,为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贡献更多学术智慧。
专家们一致认为,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立足学校工科特色,进一步凝练优势方向,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此次会议的召开,是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的重要举措。学院将认真吸纳专家意见,完善发展蓝图,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学科繁荣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