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文化立场下的传承与创新设计——林峰教授主讲《锦绣中国》发布时间:2023-11-21
传承为创新之基,创新为传承之翼,“传承与创新”不仅是文化领域绕不开的重要话题,也是我们日常生活领域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11月16日,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林峰教授,在《锦绣中国》课堂上围绕“中国文化立场下的传承与创新设计”给同学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一课,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国文化的多元思考。 课程一开始,林峰教授对“中国文化”进行了解释。所谓中国文化,是以华夏文明为基础,充分整合各个地域和民族文化要素形成的一种文化。与“中华文化”全球属性不同,强调“中国文化”在当下时间领域里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 在文化全球化趋势下,文化殖民、文化霸权现象层出不穷,文化生态平衡的破坏使得设计领域乃至生活领域出现许多不正常现象,林峰教授深入阐述了“为什么强调中国文化立场”的问题。他从广告领域、影视作品领域列举了可口可乐、《功夫熊猫》和《花木兰》的例子来进行论证,以华裔建筑师贝聿铭、本土建筑师王澍、独立艺术家徐冰为例,探讨他们基于中国文化立场进行设计创作所做的努力和探索,指出他们如何将中国文化融入建筑与文字实现文化反向输出,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引发了同学们对中国文化立场重要性的思考。 汉字造字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核心问题,林峰教授着重对汉字传承与创新设计进行讲解,指出汉字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性和文化内涵,汉字之美经历了“镌刻-书写-印刷-屏显”四个阶段。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汉字舍弃了许多对人文的思考,成为计算机中霸屏的“等线字体”,其文化立场也逐渐模糊。结合自己对于“屏宋体”中文屏幕字体设计研究方面,对宋体字的演变历史进行了介绍,并对“屏宋体”的创作立场与创新进行了详细解读。他指出,在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我们应当重新找回汉字丢失的人文性,实现从等线体“霸屏”到人文精神“复归”。 在课程尾声,林峰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在美国访学期间创作、展览的作品,他以当代视角解读书法,将图形设计语言与线条书法语言融合在一起,重构熟悉的文字符号,创造出新的形式,让书法在全球化趋势下实现守正创新,找寻中国文化的归属感。 在互动环节,林峰教授针对同学们的提问,指出文创产品设计不能仅关注表层形式,而要深入把握文化本质,通过林峰教授的生动讲授,让同学们对中国文化立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