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教授

当前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教授

孙晓艳


发布时间:2025-05-07

个人简介:

孙晓艳,1978年5月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高级访问学者”,上海市高校思政课教指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教指委委员。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意义。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研究项目10余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曾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曾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等教学奖项,以及上海市“东方英才教师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曾参加中宣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微视频拍摄,并参与制作教育部马工程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意义


荣誉及获奖情况:

1、2023年获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教师项目

2、2019年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

3、2017年获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

4、2013年获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5、2014年获上海市“阳光学者”

6、2015年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超级大课堂”之“超级团队”成员

7、2002年山东省思想政治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近年来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当代生态正义问题研究

2、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意蕴

3、主持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历史唯物主义对生态正义的当代启示研究

4、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价值观与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研究

5、主持上海市哲社系列课题:完善上海生态城市建设治理体系问题研究

6、主持上海市阳光计划项目: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与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研究

7、主持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支持计划“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国情调研专项”:上海公民生态环境行为的实证分析与规范研究

8、主持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项目:高校“课程思政”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9、主持上海市决策咨询重点项目:新时期文化体制改革突破口与对策研究

10、主持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历史唯物主义之生态批判意蕴:保罗·柏·克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近年来发表的代表性论著

论文

1、中国共产党领导疫情治理的“人民性”政治逻辑,《青海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2020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人民至上:唯物史观空间视域下“四个伟大成就”内含的党史逻辑,《宁夏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

3、“人民至上”具有深刻政治内涵,《解放日报》2022年10月18日。

4、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当代“生态正义问题”新探,《河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1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6期观点摘编“人民性:社会主义权力体系的正义之源”。

5、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三把钥匙”,《学习强国》平台2021年12月29日。

6、党对“人民至上”鲜明品格的理论升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2月28日。

7、生态正义的历史唯物主义隐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0月29日。

8、马克思的环境危机思想与中国当代生态文化自觉,《道德与文明》2013年第3期。

9、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生态批判意蕴,《学术论坛》2012年第6期。

10、论巴克斯特对当代三大生态正义理论的批评,《福建论坛》2017年第11期。

11、马克思的两类环境危机思想,《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1期。

12、保罗·柏克特对奥康纳“环境工业批判”思想的批判与超越,《天府新论》2012年第4期。

13、在摹仿与理性之间——阿多诺对当代艺术本质之揭示,《福建论坛》2010年第4期。

14、马克思生态教育思想与中国当代生态文明观教育,《教育探索》2016年第2期。

15、从马克思哲学革命反思当代金融危机,《兰州学刊》2009年第11期。

著作

《美学新论——当代艺术实践背景下阿多诺论艺术与技术的辩证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主要学术兼职

上海市高校思政课教指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教指委委员


国际交流与合作: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高级访问学者”


联系电话:   021-67798655           E-MAIL:sunxiaoyan51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