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学院新闻

“大思政课”善用之: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质量


发布时间:2022-03-18


318日,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3周年之际,由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大思政课’善用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升”教学研讨会在“云端”召开。与会者共议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质量的路径与成果,推进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善用“大思政课”的讲话精神。

(宗爱东书记发言)

上海未来的“大思政课”建设是全方位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院(筹)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宗爱东表示,全方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包括传统课堂、网络平台和社会实践。首先是围绕必修课课堂,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进行有组织的教学,这种有组织的教学应该是一揽子集成式、标准化、流程式的构建,让每个老师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最大的特长。其次是网络平台,上海的一个特色就是一对三的同城平台建设,思政课的建设一定是大家共同参与,一起努力的。最后是社会实践,围绕社会实践,如何把社会实践资源有效引入课堂,如何把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地置身改革开放的伟大的现实的场景,需要一种制度的探索。


一、强化“大思政课”内涵的理论探索

(王岩教授发言)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岩教授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期许,分析了“大思政课”的内涵和外延。他认为“大思政课”如何善用之、广用之,应当要处理好六种教学关系:讲故事与讲道理、三个课堂的妙用、博与精的关系、融会贯通的境界、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思考与升华。提高质量要从小做起,更多导向一线教师的“小而精”。

(陈大文教授发言)

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陈大文指出,特殊时期在线教学要特别注重三个要点:一是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类型学校学情进行精准备课;二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尤其在关涉重大时势热点问题时,要注重对党和政府决策合理性的必要阐释;三是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张志丹教授发言)

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综合素养,融情怀、志向、激情、热情、扎实功底和社会认知为一体。他结合自己参加教育部思政课教学展示的经验,提出日常教学和教学示范中都应当关注选题的新颖性、导入的问题性、破题的精准性、逻辑的严谨性、展开的自然性、回应的针对性、板书的艺术性、收尾的有力性。

(王多主编发言)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主编、高级记者、智库研究专家王多强调,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宣传工作出发,我们要更注重如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和自己的专业结合好,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其形象化地传播出去。从思政课教学来看,当下社会中的热点与前沿问题融入思政课教学对思政课老师是一个挑战。但有效的利用对于提升思政课内容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

(王治东教授发言)

本次研讨会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3.18”讲话三周年之际召开的,着眼 “大思政课”善用之,以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质量为目标。正如主办方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教授所言,“大思政课”建设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八个相统一”要求,理解“八个相统一”不能切割开来,“八个相统一”相互支撑、横纵交错,是一个逻辑整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八个相统一”包含了教育主客体关系、课程性质定位、课程内容范围、育人形式方法、教育实施路径等要素。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共同体平台建设,正在形成高效的组织机制和协同效应,专家学者们围绕现实问题,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为提升高校思政课质量,在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上不断取得成效。


二、以问题为导向聚焦重点难点

(吴玉才教授发言)

淮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吴玉才教授认为,当前疫情严峻复杂,疫情之下如何进行思政课教学,这是当前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面对的是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在线上教学中,要利用科技优势,深度解析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的特点,针对其专业性进行思政课的方法创新。在线上教学中,还要重视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流程,保证线上教学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孙晓艳教授发言)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晓艳教授对线上教学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在把握线上和线下教学之共性和个性的基础上,使网络教学扬长避短、化弊为利?为回应这个问题,她做了三个方面的概括:一是政治为本,思想为魂;二是理论为源,内容为王;三是学生为主,创新为要。然而,对于网络教学依然存在两点困惑:一是如何实现网络教学的内在创新,通过提升思政课的思想魅力来激发学生深层的学习动力?二是如何在教学中融合信息时代的最新科技成果,使思政课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思政课质量的提升。

(俞喆老师发言)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俞喆老师指出当前线上教学会面临三个问题,首先老师们会在技术上遇到各种困难,这需要老师相互之间做好沟通工作,让教研室成为老师们的后盾;学生也会出现掉队现象,这需要做好和学生的沟通,帮助同学们尽快适应在线教学;有些教学班学生提问质量不高、难以展开深入探讨。对此,建立教研室“问题集”,教师们互相分享教学资源、把原理讲活讲透,这将有效促进提升教学质量。

(王淑芳老师发言)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淑芳老师认为面对疫情我们可以辩证地看待线上教学,化“危机”为“契机”,思政课教学要在坚持“教学组织有序”、“教学管理严格”、“师生互动高效”三项原则的基础上,科学调整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案例、小视频等教学素材,使线上教学更加生动、丰富,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优化教学过程,努力让学生感觉与线下课堂一样收获满满。


三、发扬特色增强“善用”能力

(陈文杰教授发言)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文化基础部主任陈文杰教授从工艺美术办学特色和艺术生学情出发,指出发挥学校特色和优势是善用“大思政课”的重要途径。艺术类高职院校应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来开展思政课,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艺术类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善于不同形式艺术创作特点,是创新思政课教学应当把握的内容。诸如开展艺术创作与展览,编写案例故事绘本,拍摄由学生主持的教学短片等等,这些与思政课相结合的艺术创作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夯实立德树人根基。

(施华东书记发言)

上海戏剧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支部书记施华东表示,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中,重点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育,着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研组加强课程研讨,结合教研组教师的学科背景,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结构重新设计专题,以做到教学重点突出,教学内容丰富,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的专题、形式的变化设定热点和议题,鼓励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和微课展示,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庞秀艳副书记发言)

淮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庞秀艳认为,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时代性、针对性,可以从提升科技运用的角度出发,破解思政课建设难题,开创思政课改革的新局面。其内容有三点,一是科技创新转变思政课的教学理念,二是科技创新浸润了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三是科技创新重塑思政课的图景。同时,科技创新赋能高校思政课建设当中要坚持底线思维,把握好新技术的运用与意识形态安全之间的关系,好决策定位,要协调好新技术的辅助性与传统教学权威性之间的关系。

(张乂凡老师发言)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乂凡老师着眼于“四史”课程教学在线下和线上提质增效的三重维度。一是在专题讲授中从历史维度讲清发展脉络,在有限的授课内容中选取重大历史事件、凸显历史发展线索、总结历史发展规律,讲清讲透道理。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从理论维度阐释关键问题,通过对“四史”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理论阐释,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历史思维。三是加强国情调研从实践维度提升教学效果,老师要更多地对“四史”相关内容具备基本的实践认知,要以丰富的国情知识储备,通过“四史”课堂向当代青年传达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的信念。


四、增强针对性提质增效

(陆未谷老师发言)

担任东华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陆未谷老师介绍了“形势与政策”课的在线教学安排与推进方式。他认为,在线教学作为思政课程的重要教学方式,绝不是权宜之计。直播授课让教师显得更加平易近人,为了让讲课更有效果,教师会提升自己教学语言水平,用引人入胜导入性语言、发人深思的启发性语言、承接自然的过渡性语言和精当扼要的总结性语言来分析课程内容。由于隔着屏幕,又能使用文字,一些学生在没有了课堂教学的压迫感后显得更加愿意表达想法,这给了教师加强思想引领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田锋老师发言)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田锋老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但中国成功经验恰恰可以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之中,可以用现实的案例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我们必胜的决心与信心。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课程,思政课教师的使命不能忘,要始终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到位。

(李天星老师发言)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天星老师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经历指出从历史教育角度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极为重要。线上课程应当注重问题导向,可以设置高阶性、开放性的讨论题目;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新教材不脱纲,有机融入新表述不模糊,及时关注新变化不滞后;在管理手段和评价体系上,可以灵活多样。思政课教师要顺势而行,不断创新,努力提升思政课线上教学质量。



(刘盼红老师发言)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盼红老师在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指出线上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无法面对面沟通,缺少直接的情感交流;学生仍有迟到、早退、缺课现象,有些学生账号虽然挂在网上,但人和心不一定在线;布置的视频不一定会看;网课技术比较复杂,对教师要求高,且多个平台同时操作,教师易分心;如何把握讲课尺度等。青年教师需要反思这些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升格为一项研究内容,着力去回应和解决,形成符合自己风格的对策性实践路径。


撰稿人:王不凡、张乂凡

摄影:查建国